成考高起點的歷史科目一共考五大部分,中國古代史(遠古-明清)、中國近代史(鴉片戰爭-解放戰爭)、中國現代史、世界近代史(資本主義興起-資本主義壟斷階段)、世界現代史。
今天我們來復習中國古代史部分~
秦朝(前221—前207)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。
秦穆公時,任賢使能,虛心納諫,滅國十二,開地千里,國力日盛。前361年,秦孝公繼位,重用商鞅兩次變法,使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,軍隊戰斗力不斷加強,發展成為戰國后期富強的諸侯國。
拓展:
大家需注意,在看到歷史年份描述時,
公元前后面所跟數字越大,離我們越遠。
公元后面所跟數字越大,離我們越近。
1、秦的統一
秦王嬴政先后滅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,完成統一大業。前221年,嬴政稱帝,史稱“秦始皇”。
統一的意義:結束了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,為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與發展奠定基礎。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。同時,也符合當時人民的愿望。
2、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
政治上:
①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“皇帝”,贏政自稱“始皇帝”。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緊握在皇帝手中。
②在中央設置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,三公即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。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事,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,太尉負責管理軍事。他們均由皇帝任免,聽命于皇帝。
③廢分封設郡縣,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,皇帝對各地的控制加強。
經濟文化上:統一度量衡和貨幣。統一文字。
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。
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,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,并在清朝達到頂峰。
作用:
積極作用:
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、鞏固和發展,利于國家統一與團結。
② 利于大規模生產活動、經濟建設的開展。
③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,經濟文化交流。
消極作用:
① 皇權專制,易形成暴政、腐敗。
② 在思想上獨尊一家,壓抑了創造力。
③ 易產生官僚作風和貪污腐敗之風。
④ 在封建社會末期,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,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。
三、秦末農民戰爭
原因:1.暴政①賦稅沉重。②兵役、徭役沉重。③法律嚴酷。2.土地兼并嚴重,大量農民失去土地。
事件:陳勝吳廣起義
公元前209年,陳勝、吳廣在大澤鄉起義。后失敗。
(可參考文言文<陳涉世家>,名言:‘王侯將相寧有種乎’)
意義:
1、陳勝、吳廣發動的秦末農民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。
2、拉開了武裝反抗“暴秦”的序幕,沉重打擊了地主階級。
3、對后世的預警意義,如漢初的一些休養生息的政策。